主办:乐山市应急管理局
网站标识符:5111000025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领导指示,为指导和推动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主任欧广发表了《认真贯彻国办〈通知〉大力推进依法治安》的署名文章。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实施新《安全生产法》,强化安全监管执法,推进依法治安的重要举措。各有关方面要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履行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权益的最高职责。
《通知》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知》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建立以来,首个针对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的专门文件。《通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高度,对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从5个方面作出20项规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及监管执法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做好新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快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强化了“生命至上”的红线意识。《通知》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总要求在安全生产领域进一步具体化,要求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这必将促使各地区、各部门和各行业领域进一步强化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安全生产摆位,通过严格规范的监管执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完善了安全生产法规体系。《通知》以新《安全生产法》为准绳,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进一步对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作了明确具体规定,要求抓紧制修订新《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规,突出监管执法重点,改进监督检查方式,强化企业法定主体责任落实,提高监管执法能力等。这一系列规定要求都是新《安全生产法》的延伸,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印发的《通知》具有法规约束力,既规范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的行为,又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实施依据。
(三)指明了依法治安的努力方向。安全监管监察系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按照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要求,加快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强力推进依法治安。《通知》从多个方面对推进依法治安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实施途径等作出规定,方向更加明确、要求更加严格、措施更加具体,不仅符合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的实际需要,更是实现依法治安的关键环节和制度保障。只要思路清、方法明、工作实,就一定会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
(四)提供了加强安全监管执法的有力抓手。《通知》规定,分级确定安全监管重点对象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有关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环节的安全把关,倒查发生事故企业的安全培训制度落实责任,依法限制或禁止安全生产“黑名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公开执法信息,建立安全生产执法机构与司法机关安全生产案情通报机制等,这些都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严格执法提供了切实可行、坚强有力的手段。
(五)明确了安全监管执法机构的执法地位。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部门担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切实履行繁重艰巨的安全监管执法职责。《通知》以新《安全生产法》为依据,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安全监管执法机构作为政府行政执法机构,强化基层执法力量,提高专业监管人员配比,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保障范围等。这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地位不高、保障不力、“腰杆”不硬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
《通知》的规定要求全面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大部署,凝聚了长期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对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实践的深入研究和系统思考,汇集了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的成功探索和有效经验,是新形势下指导和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必将发挥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通知》重点解决监管执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通知》既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又注重问题导向,有针对性作出相关规定,措施硬、力度大、操作性强。
一是着重解决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一些企业事故多发,根子在于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落后、投入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低、应急管理能力差等。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通知》规定,企业安全生产要做到“五落实五到位”,即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要建立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对安全生产工作均负有领导责任,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和管理人员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企业都要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和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安监部门备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并按规定配齐专业人员和注册安全工程师;切实做到安全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和应急救援到位。
二是着重解决非法违法行为突出的问题。一些生产经营单位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职工生命安全,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全国因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