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乐山市应急管理局
网站标识符:5111000025
防灾求得平安在,减灾换得幸福来。国泰民安是我们最普遍的愿望,安全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保证。今年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特殊纪念日旨在警醒大家,灾难的发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只有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难发生。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由于灾害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的特征,平时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也并不能看到“立竿见影”工作成效,这就使得部分干部群众放松了警惕,思想上不够重视。有的地方对极端气候和极端灾害常态化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有的地方战略性深度协同联动的体制机制还未完全形成,部门、区域、上下间协同联动不足、衔接不够有力;有的地方应急预案“精”“专”突出不够,演练实战性不强,队伍统筹力度不足,缺乏专业技术支撑;有的地方整体抵御大灾巨灾的能力还不够,大功率排涝设备、重型救援船只、应急通信设备等装备设备缺乏,难以满足极端灾害应对需求。四川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8·18”乐山特大洪灾、“8·20”汶川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灾难还历历在目。面对我省严峻复杂的自然灾害形势,必须防患于未然,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面对随时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唯有增强安全忧患意识,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未雨绸缪永远比亡羊补牢更有现实意义。在猝不及防的灾害面前,人类的生命是脆弱的,我们只有时时预防,主动防范加以有效应对。从灾害萌芽阶段就及时预防避免,既能从发生之初就减少损失伤害,也能增强后续抗灾救灾能力,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和整个社会的安全。因此,各地各部门需要更加深刻认识到防灾减灾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的重要性关键性作用,在思想上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善于在实践中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特别面对人力难以控制的重大自然灾害,唯有坚持预防为先、未雨绸缪,及时排查发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转移,才能确保灾害可防可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提高灾害防灾减灾能力,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各地各部门必须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特别是在汛期,要继续加强隐患排查,进一步抓好地灾隐患拉网式排查,对新发现的隐患逐一落实防灾责任,分类落实防灾措施,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要继续强化预警预报,进一步完善“群防”“技防”联动机制,督促监测值守到岗到位,确保信息畅通;要继续做好风险研判,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在灾害来临前对风险预先做出准确判断,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在灾害来临时,要坚定贯彻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三避让”基本原则,坚决落实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紧急撤离的“三撤离”刚性要求,避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当机不断等情况,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避灾,变临灾避险为预防避让。在群众不理解的时候,要有“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孺子牛心态,绝不妥协让步,就算是背也要把群众背离险境,不把人民切身利益置于危险之地。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灾难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对灾难的无知。只有在全社会层面提升安全意识、普及自救常识,才能最大程度织密防灾减灾救灾的网络。要以“防灾减灾日”为契机,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一实践活动真切体现在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中,深入群众,有针对性地动员居民群众关注身边各类灾害风险,宣传自然灾害的偶发性、危害性和不可抗力,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切实提高人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灾难避险能力;要深入开展“五进”宣传,深入社区、深入基层、走村入户,结合各地灾害风险隐患等特点,从生活身边事抓起,使每个家庭掌握避险防灾的基本技能;要综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过网络公开课、新媒体直播、在线访谈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全方位、多角度、全立体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和灾害隐患分布点位。
防灾减灾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人人可为。要发挥每位群众的积极性,把防灾减灾救灾的办法和技能融入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切实增强在危急时刻的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蜀安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