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信息转载

蜀安之声 | 与侥幸麻痹斗争到底

发布时间: 2021-03-26 10:37     来源:市应急管理局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一点星星火,可毁万亩林。森林草原火灾一旦发生,轻则烧毁林草、危害野生动物,重则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难,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受气候条件、物候条件等的叠加影响,今年全省高火险时段较往年偏长,森林草原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已经到“滚石上山、爬坡上坎”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增强打赢森林草原防灭火翻身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需要拿出“会当凌绝顶”的斗志,需要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需要时刻绷紧防火这根弦,绝不能有半点侥幸麻痹和畏难厌战情绪。

以“万无一失”防范“一失万无”。当前,已进入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关键期,无论是最难啃的骨头,还是最难打的战役,重中之重在于把责任落小落细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必须将触角延伸到基层,实现人头、田头、源头的管控,需要精心编织“地、空、天”立体网,需要基层一线充分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无死角、无漏洞、无盲点进行全方位严防死守。只有这样,最严防火令才能变成最强防火“隔离墙”,高位推动末端发力群防群治终端见效工作长效机制才会落地生根。各地要尽职尽责,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履行包保职责,做好节假日和农事用火高峰季节等重点时段的管控巡查,及时排除风险隐患点;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对入山车辆和人员的检查力度,严格值班值守,守住防灭火“第一道防线”;坚持群专结合、联防联控,推广运用新技术,落实十户联保、村民挂牌轮流值班和巡山护林员等制度,管好自己的“责任田”,守好自己的“自留地”,织好自我保护“安全网”,做到重点区域严防死守、高危时段无懈可击。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点在于把着火隐患点消灭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从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发生的森林草原火灾来看,究其根本还是个别地方在终端见效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整治、防灭火宣传教育普及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导致“火焰四起”“烟花乱飞”。如果把短板和隐患点都及时消除,那防火也就事半功倍了。否则,修再好的基础设施、建再多的瞭望塔,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轻则贻误病机,重则重蹈覆辙、伤筋动骨。要织密防控网络,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包户责任制逐级压实、直达农户,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火情核查制度,确保火情一旦发生第一时间处置和报告。要把全面加强隐患排查作为基本着力点,在野外用火管控、林牧区输配电设施隐患排查整治、重要目标和设施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上下功夫,强化监测预警,完善信息传达、确认、发布机制,逐村逐户摸排、逐人逐项解决,坚决做到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防患于未然。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重任如泰山,防患于未然应成常态,防火意识不容懈怠。据统计,90%以上的森林草原火灾是人为引发的,抓实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关键在于管住人,而管住人的关键在于提升群众的防火意识,知其不可为,特别是法律明确的造成火灾将受法律严惩。一旦发现火情,即重拳出击,该负担扑救费用的负担费用、该罚款的罚款、该处分的处分、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要对查处的典型案件及时公开曝光,用身边的教训教育身边的人,让更多人清楚违法带来的风险,从而不会盲目以身试法,不会轻易逾越红线。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否则,就会无知无畏、随心所欲,“祸根”就会变相“留下”,“苦果”也终将“自食”,到时也只能追悔莫及,悔之晚矣。

森林防火,不容半点马虎,不容一丝懈怠,须有备无患,须警钟长鸣。一个小小疏忽,一个不经意行动,就可能毁一片林,毁一座山,毁掉一个生命,毁掉一个家庭。森林防火,应成为大家的共同意识和行为自觉,牢记心中。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改变传统用火习惯,形成“进山不带火,带火不进山”的社会氛围。否则,就会成为牛皮癣,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成为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的“定时炸弹”,一旦“爆炸”,损失惨重。各地要用好人民战争这个“法宝”,在宣传教育上持续用力,在内容设计上“量体裁衣”、在宣传形式上因地制宜,把防火知识“唱出来”“演出来”“展出来”,以通俗的“家乡话”解读“文件语”,让防火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养成“上山不带火、带火不上山”的行为自觉,养成文明用火、文明祭祀的良好习惯,形成全民防火、全民监督、全民践行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