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乐山市应急管理局
网站标识符:5111000025
近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林业园林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应急管理局和市气象局等部门和有关单位对全市5月份雨情、汛情和森林火情等进行了会商研判,现将有关会商情况通报如下:
一、5月份自然灾害风险研判
(一)综合判断:5月全市自然灾害风险水平较常年总体约持平,主要自然灾害种类为山洪、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需防范各类自然灾害对群众生活、交通运输、通信电力、油气管道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气象预测:总趋势: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1.0℃,降水量大部分地方较常年同期正常略偏多。月平均气温:5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1.0℃,为22.0~23.0℃。5月降水量大部分地方较常年同期正常略偏多,峨边、井研、犍为和马边95~110毫米,其余地方110~140毫米。主要天气过程:4日,小到中雨;8~9日,小到中雨;12~13日,小到中雨;18~19日,中雨,局部大雨;22~24日,中雨,局部大雨;27~29日,中雨,局部大雨。
(三)水情预测:根据5月气象降水趋势,结合历史水文资料分析,市境内主要江河及中小河流5月水情趋势如下。大江大河:青衣江、大渡河、岷江水势相对平稳,均在警戒水位以下。其中,青衣江夹江水文站最大流量1500~2500m³/s;大渡河沙湾水文站最大流量2500~3500m³/s;岷江五通桥水文站最大流量4500~5500m³/s。中小河流:受局部强降雨影响,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小幅涨水过程,不超警戒水位。
(四)森林火情预测:五一节期间,乐山大佛景区、峨眉山景区等热门旅游景点,户外旅游、郊游人流量增加,发生森林火情的风险增加。同时涉林区域的生产生活作业活动增多,可能存在防火区内焚烧枯树枯草、吸烟等行为,引发森林火险的风险较高。预计5月我市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为1-2级,局部地区和时段可能达到3级。
(五)地质灾害预测:5月我市进入汛期,地质灾害防范进入重点时段。据气象部门预测,5月将有6轮降雨天气过程,降水量大部分地方较常年同期正常略偏多,峨边、井研、犍为和马边95~110毫米,其余地方110~140毫米,同比去年5月预测降雨量增加15~30毫米。结合降雨预测和地质灾害发育情况,预测5月全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为中等~高风险。降雨集中区和金口河区、峨眉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等沿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相对较高。
二、对策建议
一是各地各部门要增强“百姓过节、干部过关”意识,高度重视森林防火期、汛期与五一假期“三期叠加”的特殊背景,时刻保持临战状态,紧盯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抓细抓实各项保障工作,加强安全风险闭环管理,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我市安全、平稳、有序。
二是市气象局要做好天气预测预警工作,做到准确预测,及时预警,多渠道发布、第一时间发布。
三是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地灾隐患排查整治的工作部署,抓细抓实隐患排查整治,按照“全面拉网、不留死角”原则全覆盖开展地灾风险隐患排查,全面及时掌控险情征兆。坚持汛期会商机制,根据雨情和会商研判结果共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的警示和宣传引导,落实“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三人一屋”等工作要求,切实增强现场预警响应“喊醒”“叫应”和避险能力,坚决做到“应转早转、快转、尽转、多转”,加强避险人员管控,确保“不安全、不返回”。峨眉山等各景区易受舆情关注,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地段的警示和游客的宣传引导工作,在预警、有险情征兆时,提前封闭危险区域并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避险撤离、妥善安置。
四是各地森防指挥部要重点关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增设防火检查卡点,提高游客防火意识,严格控制携带火源火种进入自然保护地,强化林边村、林缘户、林中人“敲门入户”“宣传进笋山”,增强防火意识,消除盲区漏洞。针对“五周五缘”关键区域和周边地带,要加强隐患清理排查,动态清零
五是市水务局要督促市级防汛督导组开展防汛督导工作;指导有关区县做好山洪灾害危险区、病险水库、堤坝和河心洲岛防汛工作。同时各级水务部门要根据气象预测和春耕生产用水需求,积极做好春耕用水的调度工作。市水文局要加强我市河流水文监测,及时预警。
六是市应急管理局要指导各地各部门修订完善有关防汛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开展防汛宣传、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要加强抢险救援力量统筹协调和动态管理,优化专业力量布局,加强军地力量对接,科学合理前置,健全联动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对汛期煤矿、非煤矿山和危化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督促企业提高汛期应急准备,特别是要做好汛期尾矿库的整治工作。
七是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制度,畅通信息传输渠道,及时上报灾情险情。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务必在岗在位值守,要做好应急处置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