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要闻

强降雨考验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发布时间: 2019-08-19 05:20     来源:市应急局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进入主汛期以来,我市暴雨天气频发,多条河流超警超保,山洪、泥石流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我市各地、各部门上下齐心,联动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灾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特别是我市沙湾区、金口河区等县(市、区)的基层一线,积极夯实应急管理能力,主动提高自救互救和自主避险意识,有效地防范了暴雨灾害,避免了群死群伤。现将沙湾区、金口河区成功避险经验梳理出来,以供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

一、沙湾区谭坝乡“8.02”强降雨灾害成功避险

728晚,沙湾区谭坝乡永丰村四组非地灾点村民发现屋后山体裂缝扩大,及时向村“两委”报告情况,随即在乡、村党员干部的引导下主动避让。729日凌晨发生山体滑坡,房屋受灾垮塌,未造成人员伤亡。729日,沙湾区谭坝乡玉禅村安子埂非地灾点村民自查发现屋后山体裂缝扩大,随即向乡政府报告情况,乡、村党员干部和监测员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现场分析,赓即设置安全警戒线和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监测值守,引导受威胁农户主动就近转移。82日凌展2时,安子埂山体发生山体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7月29、8月2,谭坝乡大同村二、三、四组地灾点96名群众在预警发布后,主动配合乡、村干部转移到村委会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

沙湾区谭坝乡“7.29”“8.02”强降雨灾害成功避险的背后是沙湾区委、区政府主动作为,早安排、早部署、真落实,发动群众“自查自救、主动避险”的具体体现。沙湾区坚持“生命至上”理念,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防以避为主、避以早为先”的思想,将防汛减灾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以“四化”确保防汛减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组织领导“精准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工作,将其作为一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来安排部署。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机构改革后,及时理顺部门职能,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同步完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健全区、乡、村、组、点群策群防体系,形成上下左右贯通的防汛应急管理体系。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坚持主汛期,特别是“七下八上”关键时段每月听取一次防汛减灾工作汇报,每周召开次防汛调度会。一旦收到暴雨蓝色以上预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组织召开调度会,研判分析雨情、水情。三是加强督促检查。成立以县级领导为组长的督导组13个,不定期深入灾害隐患点督查,实行隐患台账管理,建立问题、措施、责任“三张清单”,逐处逐项明确整改时限并销号,全力确保度开安全。

二是责任落实“网格化”。建立网格管理、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机制,加强上下衔接,切实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防御体系。一是实行网格管理。建立“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制度,落实1000多名干部“四对”联系山洪灾害点169处、地质灾害监测点81个,每周到点了解情况,实行防汛知识宣传、隐患点全覆盖排查、灾害点分析研判“一网同责”。二是落实监测预警。落实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点、江河堤防等监测人员800余人,主汛期每天早、中、晚监测三次,暴雨预警期间,每30分钟监测一次,及时报告情况。三是突出会审研判。对各地质灾害监测点实行地灾防治专家“六长”联系乡镇县级领导、局长、镇长、村民委员会主任、组长、点长定期会审分析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各个地灾点出现的新问题,确保地质灾害防范到位。

三是隐患排查“常态化”。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三查”’制度,做到隐患整治不留死角。一是干群联动共排隐患。以乡镇为单位,由机关党员干部连片包户,对已确定的地灾隐惠点和山洪灾害点进行常态化排查,建立各点排查监测工作台账;同时发动群众对自家房前屋后、生产便道、交通要道等区域进行全覆盖日常监测排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监测人员报告情况。二是人防技防共同监管。落实专门监测责任人,加大汛期巡查监测频率,对重大隐患点实行24小时监测,动态掌握危险点位实时情况。同时,安装地质灾害报警器,利用科技手段对可能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实时监测。三是全面深入整改隐患。投入资金1.2亿元,对市级安全隐患督办事项——太平镇孙坝村12组整体搬迁和排涝洞进行全面整治,提前整治完成陈大溪等河道安全隐患5个。

四是转移避让“提前化”。充分发动群众参与自查自救,主动避让险情,最大程度避免人员伤亡。一是防灾知识人人知晓。在重要地灾隐患点、山洪危险区设置警示标牌、逃生逃跑路线牌、

临时避难场所等固定标识,向群众发放“防灾避险工作明白卡”和“逃生路线图”等资料,“逢会必讲”防汛减灾应急救援知识,增强干部和群众主动避险意识。二是预警及时传达到人。建立防汛“通讯网”,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地质灾害预警趋势、等级等信息,一旦收到预警信息,区防汛办第一时间转发,乡镇第一时间传达村组,通过干部入户、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传达,确保不漏一户一人。三是主动避让防范险情。暴雨来临前,按照“提前避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原则,乡村组干部与监测人员联动,积极引导群众,在建工地人员提前及时转移撤离到安全地点;同时,发动群众开展自查自防,对发现有潜在危险的点位提前避让,最大程度避免人员伤亡。

二、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象鼻村群众成功避险

82,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象鼻村监测员蒋明芬、张树英本着高度负责的责任心,早晨和下午对赵铁匠沟周边情况进行察看,强降雨来临时,冒雨查看盐井溪水位、水量情况,时刻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晚上十点半,在巡查时发现溪水要漫过沟渠且泥砂量比较大、沟渠排泄受阻,立即通知住户转移和向村支书徐成林报告险情。村支书徐成林赓即向乡政府报告险情,并立即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转移受威胁区域群众。在一名70多岁老人不愿意转移的情况下,徐成林用真情说服老人,及时撤离,做到了转移及时,转移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8.02”赵铁匠沟及时预警,在发生近3万方泥石流,18户农户房前屋后淤泥堆积1.5米的情况下,成功提前避让,确保18户农户33人被提前转移,无一人伤亡。共安彝族乡“8.02”赵铁匠沟地质灾害点山体滑坡成功避险,表现出了基层干部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和自主避险意识强。金口河区委区政府在责任落实、应急备战、隐患整治、群众救援、物防基础等方面做功实、措施实,四个“突出”力保安全度汛。

一是突出“三强”,组织保障不留短板。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将防汛减灾作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全区防汛减灾工作进行集中指挥、统一调度。制发《关于全面做好防汛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督促各防汛减灾成员单位从早从紧从实抓好备汛备灾各项工作;强化协作配合。加强与峨边气象站沟通协调,实时掌握汛情、雨情。建立防汛减灾集中调度工作机制,定期组织防汛减灾成员单位会商研判,加强沟通联系、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强化工作纪律,制发《关于加强防汛期间工作纪律的通知》,严格执行24小时带班值班、灾情信息归口报送等工作制度,确保通讯畅通、信息畅通、政令畅通。

二是突出“三好”,应急准备不留软肋。备好状态。全区上下始终紧绷防汛减灾这根弦,分层召开防汛减灾安全工作会,分片组织防灾减灾综合应急演练,累计开展演练100余场、参加人数6000余人,有效增强了群众安全防汛意识与乡村应急救援能力;备好人员。坚持“专群结合、以专为主、以群为辅”的原则,组织党员干部、消防民兵等抢险力量1500余人,分散布置在全区41个村、188个安全隐患点,随时作好打“攻坚战”“阻击战”的准备;备好物资。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要求,在确保正常防汛减灾物资储备充足的情况下,积极与红旗超市、华联商场做好沟通衔接,调配装载机、推土机、消防车等机具车辆56台,确保各类物资有用、能用、好用、管用。

三是突出“三快”,防汛救灾不留空白。综合研判快。根据天气预警信息和金口河雨情变化,组织防汛、应急管理、国土等相关部门研判天气变化和灾害发展趋势,及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快。在雨情加大的第一时间,区委主要领导赓即对全区防汛减灾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区政府主要领导迅速组织乡镇、各相关部门科学开展防汛救灾,并赶赴一线指挥群众转移、抢险排危等工作,推动全区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全面铺开;群众转移快。根据灾情预判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情况,在自然灾害发生前,提前转移共安彝族乡象鼻村、和平彝族乡桠溪村等6处安全隐患点群众441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四是突出“三全”,隐患排查不留死角。突出“全员”。组织防汛、应急管理、国土等专业排查力量,调集区、乡、村干部等主要排查力量,动员党员志愿服务队、普通群众等补充排查力量800余人,广泛开展灾害隐患大排查;突出“全域”。坚持条块结合、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以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危险区、在建工程工地等为重点,排查安全隐患点121处,整治安全隐患37个;突出“全时”。针对区域降雨增多、江河流量上升、山体水量饱和等实际,全天候开展学校、医院、景区等重点区域,水电站、尾矿库、防洪工程等重点部位,交通、电力、通信等重点设施的巡查力度,坚决杜绝次生灾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